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四部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第13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中提到,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这项改革举措将如何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好期盼?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回应公众关切。
回应诉求,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决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郑新蓉表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教育是重要抓手。“《决定》将教育与科技、人才放在一起,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这就说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教育的作用愈发重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得到快速发展,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2011年我国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2021年年底,全国所有县区均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基本均衡后,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向优质均衡迈进。”
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治理体系适应教育强国需要,市(地、州、盟)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绝大多数县(市、区、旗)域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适龄学生享有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总体水平步入世界前列。
《决定》提出“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对此,郑新蓉指出,义务教育是一个国家青少年培养的最基础阶段,“如今,优质均衡已成为新时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诉求,这对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十分重要。”
用好政策,加快推进优质均衡
“基本公共教育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和诉求。”储朝晖表示,均衡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没有进一步的均衡就没有更高水平的质量,因此必须将均衡与优质当成同一目标。“《决定》明确要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将为各地使用资金开展实际工作提供重要的政策依据。”
在储朝晖看来,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瞄准生活对教育的真实需求,明确教育的公共目的,以实现个体与群体共同的幸福为教育的目标,推动教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关键力量,是教育办得更好的大方向。
郑新蓉指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优质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对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力度,同时考虑探索将免费教育向学前教育、高中教育两头延伸,对特殊教育等给予更大力度的公共财政倾斜。”
“值得注意的是,大家要将免费教育和义务教育这两个概念区分开,免费教育不等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强制要求,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具有强制性。”储朝晖认为,扩大免费范围,需要各地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民众需求,适当实施职业教育、幼儿教育、高中教育的免费和普及。
扩优提质,关键在于有效落实
如何才能落实好“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这一举措?储朝晖认为,提升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和学生学习内驱力,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都需要必要的经济条件。
“有了政策法规的依据,还需要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同时,在支付和使用环节也要有保障措施。”储朝晖进一步说道,“在推进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绩效,这就要求做好评估监督工作,没有效果的可以考虑问责。”
“对于优质的概念,在我看来,教育是后继有人的事业,每个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将习得的好素养传递给社会和家庭,从而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百花齐开,朵朵鲜艳,这就是我理解的优质教育。”郑新蓉表示。
“这就需要整合教育物质资源、保障教师数量充足,培养更懂教育的教师队伍。”郑新蓉建议,除了加大财政投入外,还可以积极创新教育资源共享模式,探索以强校带弱校、跨区域合作办学等模式,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资源不足和偏远的地区。
在政策落地层面,郑新蓉进一步建议道:“我们可以鼓励部分地区先行先试、探索经验,从而引领全国,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景韵润
【责任编辑: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