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教育是一项慢事业,俯身拥抱每一个孩子,在平凡细小的琐碎中坚守,用温润无声的沉淀去成就,她愿意用一生引导学生走好每一步、过好每一天,让最美的童年在这里发生,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她是重庆市人民小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杨浪浪。深耕教育领域30年,杨浪浪始终坚持“最美的童年在这里发生”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她带领团队启动的体验、开放、综合课程体系建设,构建的“基础课程、选修课程、社会服务课程、社团课程”等课程体系,为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示范。她入选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首批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被授牌“杨浪浪校长工作室”,带动更多学校共同发展。
她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她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教师是用父母之心来对待别人孩子的职业”
杨浪浪在一个开明的知识分子家庭长大。“我的父母都热爱读书,也给我订了很多报刊,比如《少年文艺》《世界博览》等。我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很平等,就像朋友一样。我的父亲教大学生,母亲教高中生,我大学毕业后来到人民小学任教,父母都很高兴,他们说这下我们家大中小学齐活儿了。”
1993年,杨浪浪大学毕业,正好赶上重庆开始在小学开设英语课,重庆市人民小学是试点学校之一。当时,重庆市教委到高校选择优秀毕业生,杨浪浪被推荐到重庆市人民小学,成为一名英语教师。重庆市人民小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1945年在河北省邯郸市成立,时名晋冀鲁豫军区干部子弟学校,被誉为“马背上的摇篮”,后南下定址在被誉为重庆最美街道的中山四路上。
在那个年代,学习英语专业、到外企工作是大多数毕业生的梦想。出身教师世家的杨浪浪则选择站上了讲台。她至今还记得走上岗位的第一天母亲对她说的话:“教师是用父母之心来对待别人孩子的职业,你要认真对待。”
带着母亲的谆谆细语,杨浪浪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初到重庆市人民小学时,她感到了“孤独”。全校只有她一名英语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总是在一起备课,而她没有同事可以互相交流,甚至也没有教师能来听她的课。
“孤独”之下,杨浪浪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法,让教育变成一件“好玩”的事。她认真对待每周一次的英语课,每次讲完课本内容后,她就利用剩余的时间给孩子们讲欧美文化小故事、做游戏……她还带学生到德克士等快餐店,在实际场景中练习英语对话。
“说不出食物单词我就不点餐,孩子们特别积极地记单词、背语法。每个孩子那时的样子至今仍在我的脑海里闪闪发光。孩子们觉得很好玩,上英语课就像上音乐、体育、美术课那样有趣。一位好教师一定要努力葆有那颗和孩子一样的天真好奇的心。”回忆起自己做一线教师的情景,杨浪浪说。
“教师要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凭借自己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过硬的教学能力,英语学科在杨浪浪手里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随着不断成长,她成为了教研组组长。她常常带着教师们集体教研、备课,带出了一支在全国、市、区英语赛课中屡获奖项的专业教师队伍。在她的带领下,重庆市人民小学于1998年组建了重庆市第一个小学国际部,学校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孔子课堂。
2009年,杨浪浪被任命为重庆市人民小学校长,这一年她37岁。“重庆市人民小学是一所从马背上、硝烟中建立起来的学校,学校浸透了党的教育情怀,寄托着先辈们的教育理想,传承着光荣的红色血脉。”在杨浪浪的指导下,重庆市人民小学开办了“红岩班”“周恩来班”等,创建了“红星耀童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品牌,开展了“革命传统与时代精神”特色活动,让重庆市人民小学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每年4月,校园里的老黄葛树被时光染成了金黄色。杨浪浪轻声嘱咐校园的清洁工人“不要扫叶子。”几天后,老黄葛树金黄的叶子纷纷落下,犹如一只只翩然飞舞的蝴蝶,小道上已积满厚厚一层落叶,远远望去,犹如铺上了一条金黄的地毯。明明是春天,却因此有了一份独特的金秋色彩。孩子们将树叶抛向天空,欢笑声震颤着树枝上一个个凸起的芽苞。杨浪浪为孩子们留下了这一地的落叶,更是给孩子们留下了一段美好的童年时光。
杨浪浪带着自己的理解,对校园进行了精致化的设计和打造。她从一处又一处有意味的细节开始着手:卓琳楼教师办公室的民国风、印象童年馆的新创意、丛林乐园的小景致、爱读图书馆的小庭院……重庆市人民小学校园的美,从单一的绿开始变得越来越有个性,越来越鲜明。
“我们要办的学校,是一所让孩子们热爱的学校,热爱这片校园,就是热爱自己的人生。这或许是我们认为的最美的童年。我们乐于欣赏这样美丽的童年在这里发生的状态。”“最美的童年在这里发生”成为杨浪浪对学校愿景的生动诠释。
“最美的童年”美在何处?在杨浪浪看来,教育不是千人一面,而是百花齐放。孩子们不仅要学会读书、写字、做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感恩、学习、创造和生活;不仅要学会肩负个人成长、家庭幸福的责任,更要学会承担国家强 盛、民族复兴的使命。
4月的贺龙杯体育节、5月的灿烂星空艺术节、12月的魔幻科技节……每一年重庆市人民小学的学生活动都会从学生需要出发,调动每位学生的兴趣。每两年一届的“童心万岁”论坛,邀请著名哲学家、动物学家、诗人、世界最美图书设计者和孩子们讨论交流。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不局限于校园范围内,还涵盖了“行走城市”等让孩子们亲身走访这座城市的活动,引导他们热爱校园、热爱城市、热爱祖国。
在课堂上,孩子们可以感受英语、音乐、美术融合的数学课《东南西北》的乐趣;在大剧院的舞台上,孩子们以弹唱、情景剧、热力舞、英语剧等形式讲述与成长有关的故事;在校园里,孩子们“更加自由地成长”。
“尊重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的每一种个性、每一种梦想、每一种尝试都得到应有的关注,帮助他们找到个性化的发展路径,让每一个独特生命绽放精彩,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教师要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为每一颗种子提供不同的土壤、温度、光照和水分,等待种子发芽生长。”杨浪浪说。
“教师要充分释放个性”
一直以来,杨浪浪都毫无保留地与同事们分享她的教学经验,指导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英语骨干教师。“每位教师都是潜在的名师,而名师都是充分释放出个性的教师。多给教师们一些包容和信任,呵护他们的多样性,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杨浪浪始终欣赏和期待着年轻教师的成长。
在杨浪浪看来,教师的专长能力、兴趣爱好是课程研发的原生动力。在重庆市人民小学,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开设“英式下午茶课堂”,让孩子们在温暖的下午茶氛围中身临其境地感受西方美食文化和餐桌礼仪;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特长打造明星社团,提升学校社团质量;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开设“电影阅读课”,带领孩子们赏析优秀电影……
“我们的学习是跨界的,不局限于教育系统。”作为校长,杨浪浪想方设法为教师提供各专业领域的发展平台,包括邀请艺术、科学、哲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学校交流分享,帮助教师跨学科、跨界成长。
“童年万岁”跨界对话活动推开了“跨界教育”的一扇窗,与教育领域之外的专家和学者谈论教育,以深入理解教学与教育的本质、生活与娱乐的融合、天文与地理的知识……杨浪浪带头跨界示范,她希望教师在立足专业的基础上跨界,做到一专多趣,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永葆好奇心,从而促进课程改革迸发更多活力。
在杨浪浪看来,孩子的思维是发散性的,看到一个点就会追问为什么。比如,语文教师讲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孩子们可能会问“瀑布有多高”“银河是怎么回事”“九天又是什么”等五花八门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遇到这种情况,有的教师可能会回答“你这个问题问得好,跟数学相关,将来数学教师会跟你讲的。”
“挡回孩子们的提问会压制他们的好奇心。我们要在课程中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这时我们就要思考如何做到既不回避又不揠苗助长,这就是我们课程改革应该思考的内容。这时就需要语文教师结合地理、天文等方面的知识做好解答。”杨浪浪说。
跨学科、跨知识的综合性学习不仅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也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对于教师来说,上本专业课时可以引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每一次学科交叉都让自己很有干劲,从而可以促使自己不断学习成长。一位数学教师向杨浪浪表示,通过与音乐、美术、英语学科教师跨学科研讨,看到了数学教学的更多可能性,激发了他更多的想法和热情。
“我们会努力帮助每一位教师找到适合其发展的舞台。”作为一名校长,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收获教书育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
“让最美的童年在这里发生”的教育理念,为重庆市人民小学的孩子们奠定了一生发展的良好基础。在杨浪浪的带领下,重庆市人民小学荣获了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国特色学校、全国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
“教育扶贫就像涓涓细流持续灌溉”
在杨浪浪看来,炮火硝烟中诞生的重庆市人民小学,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着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她不仅要把重庆市人民小学办好,还要让办学思想、理念、行动持续延展,从而带动更多学校共同发展。
学校以帮扶带进步,开展“百校牵手”“领雁工程”活动,在重庆市人民小学的众多伙伴中,有区县中心区域的当地优质小学,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希望小学,有三峡库区深处的搬迁小学,有大山深处的寄宿制小学,有新城区 的新建小学,还有老城区的老学校。如今,重庆市人民小学与全市100多所县级、乡村学校建立了帮扶机制,带动了千余位乡村学校校长的成长,极大地改变了这些学校的面貌,使一大批乡村教师和学生受益。
重庆市人民小学与巫溪县沙溪小学的合作是从2016年开始的,巫溪县沙溪小学是大山深处里一所全寄宿制学校。除了为巫溪县沙溪小学送去床具,杨浪浪还带领骨干教师与巫溪县沙溪小学开展联合调研,并带动当地政府和更多热心人士关心巫溪县沙溪小学。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不同发展现状,杨浪浪带领本校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做调研,拟方案、抓落实。有的侧重师资队伍培训,有的实施学校文化整体打造,有的联合开展特色学校活动,有的主抓科研水平提升,有的推行资源共享……“菜单式”帮扶模式,形成了一条精准的帮扶之路。
“我认为开展教育扶贫工作不应是瀑布式的冲刷,而应该像涓涓细流一般持续灌溉,滋润每一所乡村学校。在‘输血’的过程中,也能让我们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杨浪浪说。
近年来,杨浪浪对学校的未来又有了新的思考,提出打造“教育朋友圈”的理念:一是要打造更有自信、更有带动能力的圈层;二是要开拓区域的朋友圈,在重庆市人民小学渝中教育集团的稳步推进过程中,重庆市人民小学充分发挥区域示范带动作用;三是要拓展全市的朋友圈,携手偏远地区薄弱学校共同进步;四是要开发全国乃至全球的朋友圈,让中国教育走向全球。
我们祝愿杨浪浪早日实现美好愿景,祝愿人民教师节日快乐!
文:解琳
图: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