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梯两户,叩开李敬和的家门,妻子邢杰热情迎客。
站在客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打量他们的新居:电视旁摆放着绿葱葱的发财树,墙上挂着中国结,茶几下齐齐整整排列着几本书……没有繁杂的装修装饰,简约中透着清新、素雅。
邢杰带记者参观他们三口之家,主卧、客卧、书房、女儿的房间,每一间都收拾得整洁、温馨。“140平方米,是装修好就可以拎包入住的,我也没怎么动,就是墙壁上做了色彩装饰,客厅的灯换上了自己喜欢的样式,家里的家具全都是新买的。”穿着灰衣、白裤,看上去利落、洋气的邢杰介绍着。
李敬和、邢杰的家,坐落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尚德花园小区,是雄安新区第一批回迁居民。
9月初,记者第一次来到尚德花园小区,只见小区的门口贴着一副红彤彤的对联:“尚文崇武 宽人正己,德耀仁辉 利家益民,尚德花园 欢迎回家”,厚朴而温暖的话语,迎接着迁居于此的新雄安人。
小区里花木扶疏,一栋栋咖色的新楼矗立其间,有在楼下围坐一起打牌聊天的,有牵孙逗儿在小广场玩耍的,静谧而美好的生活图景,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搭讪几句。
而坐在宽敞明亮的李家客厅,听他们夫妻俩讲述几年间家园的变化,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越来越清晰可见。
6年多了,河北雄安新区,“拔节生长,日渐繁茂”。
“没想到总书记会到我家来做客!”
提起4个月前那激动人心的一幕,李敬和、邢杰夫妻几乎异口同声笑着说:“没想到总书记会到我家来做客,至今都像做梦一样,感觉特别不真实!”
2023年5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看望大家,“我几年前来过雄安,还是挂念这个地方。特别是回迁群众,涉及几十万人,想看看他们现在生活怎么样了。”
那一天,总书记走进了李敬和的家。“电梯一打开,总书记走了出来,虽说总在电视上看到,但见到真人,我俩都很紧张,不敢说话。”邢杰说心怦怦跳得厉害。
“没想到总书记一点儿架子也没有,亲切地问这问那,问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问做什么生意,顿时就觉得跟看见邻家长辈似的。”紧张的气氛在这家常的问候中很快消解,松弛下来的邢杰迫不及待地向总书记展示回迁后的新生活。
“我先带总书记参观了厨房,打开水龙头向总书记介绍,水龙头往右转是凉水,往左转是热水,而且24小时有热水。”
“又打开冰箱,告诉总书记,这是新买的蔬菜和水果,冷冻室里的肉也很多。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缺钱了。听着我的介绍,总书记会心地笑了。”
“我还带总书记参观卧室、书房,总书记夸我买的家具挺大气!”
喜悦飞上眉梢,性格活泼的邢杰和有些内敛的李敬和,互为补充地回忆着那天的情景、细节。
“茶几上一张老照片吸引总书记的注意,他拿起照片问,这是什么时候拍的,上面都有谁。我们给总书记介绍,这是拆迁前拍的,照片上是30年前盖的老房子,照片上的人有父母、姐妹。”
“总书记说,你们响应号召,主动拆迁,为新区建设做出了贡献。听到这话那一刻,我心里特别感动,忍着没哭出来。总书记多么平易近人,一天天为国事操劳,还这么想着咱普通老百姓!”邢杰不由地感慨。
他们的女儿李紫涵也曾和总书记坐在一起聊天,因进入高三年级,学习紧张,记者采访当天没有见到她,但从妈妈邢杰的口中得知,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互动交流成为她学习中新的力量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离开李敬和家时,在楼下等待的小区居民们聚拢过来高声欢呼“总书记好”。望着热情的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我在河北工作过,对河北有一份乡情。看到这里的群众生活好,我很高兴!”
这情真意切的话语,如清风吹拂,沁人心脾。
处处都有新变化 一座未来之城正阔步走来
今年40岁出头的李敬和、邢杰夫妇,怎么也想不到短短的时间里他们生长的这片土地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还记得2017年4月1日那天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边吃饭边看电视,新闻联播里播出一条“重磅新闻”: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李敬和、邢杰回忆,那段时间人们心情激奋,“感觉是大好事儿!之前不是有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吗?雄安新区一定也错不了!”
就在原住民“绞尽脑汁”畅想未来时,“未来之城”的规划蓝图大手笔绘出,紧接着,2019年“未来之城”进入提速建设。
2020年,李敬和所在的容城县晾马台镇西李家营村被划为建设起步区,李敬和家拆迁了。
2021年的11月,李敬和就接到选新房的通知。“那年春节可兴奋了,总爱到新房看看,说这里怎么设计?那里摆放什么?每天都来做规划。”邢杰喜悦地说。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安置了安新、容城两县回迁群众5000多人,共有尚德花园、礼贤花园、居贤花园等8个小区。
邢杰说,2022年11月才真正住进来,感觉到“生活简直太便利了”。健谈的她用前后对比讲述着周遭所有:“社区里有养老驿站,为老人提供文化娱乐、健康指导等服务,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要是以前,也就是在村子里种地、串门、蹲墙根,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
“社区里有卫生站,不远处就有北京宣武医院入驻雄安新区的合办医院,医疗资源和水平与以前可不是一个档次了!”
“社区里有幼儿园、附近有中小学,老师都是各地招聘过来的高才生,教学上讲究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邢杰还不忘幽默一下,“早知道会有新区,该多要几个孩子!”
“在以前,人老了,做不了饭、干不了活儿,现在人人有养老金,社区外边有食堂,花样很多,老人们可以随时去吃,根据年龄享受优惠,一天连10元钱都花不了。我们年轻人不愿意做饭了也可以去吃。”
“这两年新区的建设速度真是特别快。”雄安火车站、白洋淀新码头、郊野公园、悦容公园等等,都在邢杰细碎的描述中形象地展现在记者眼前。
采访当天中午,记者走出尚德小区,来到小区旁边的南文营社区食堂,只见里边已经坐了十多个人,食堂的十几个档口摆放着地方小吃和热腾腾的饭菜。河北省妇联兼职副主席、南文营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伟肖告诉记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45项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
“为未来更好,我们要好好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好雄安新区,重要的是衔接好安居和乐业,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
从原住民到新市民,好多人面临重新选择。王伟肖告诉记者,为保障回迁居民高质量充分就业,雄安新区容东管委会建立了“1 n”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大走访、政策找人服务上门等专项活动,了解每户居民就业状况、掌握技能、就业意向、培训需求等,详细记录在“民情台账”并将数据上传至智慧社区平台。“社区专职工作者、楼长和骨干志愿者,每天都要入户走访,对有岗位需求的群体,根据容东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岗位信息,每两周向他们进行一次精准推送,每个人至少推三次。”
今年以来,雄安新区共组织各类招聘活动80余场,为高校毕业生、回迁群众、农村劳动力等提供了7万多个就业岗位。
李敬和是自主创业,原先依托老宅子做五金机电零售生意,2020年拆迁后,他们利用手中的拆迁款,到白沟租赁了一个500平方米的仓库,生意也从零售转为批发,“现在生意多了,客户不局限在雄安新区,还拓展到了北京、天津、廊坊、沧州等地区。”
每天早晨7点,夫妻俩一起开车去白沟排单送货,货单多得忙不过来时就雇车送。“前段时间因为下雨,我们两个人不停歇送排污泵,两宿都没合眼。”李敬和说,“我们还年轻,吃点儿苦受点儿累都不怕。无论是为未来更好,还是为雄安新区建设,都要好好奋斗!”邢杰说。
女儿李紫涵进入高三,在家的时间不是太多,但每次回来都会和爸爸妈妈分享学校里的新鲜事儿和新收获。
|
邢杰向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女儿暑期参加志愿活动获得的米乐m6平台的荣誉证书。周丽婷 摄 |
李紫涵曾告诉“习爷爷”,“我想学医。大学毕业后,一定要回到新区为家乡做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对此“点赞”,“好啊!你们这一代是我们国家进入现代化、进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寄予希望的一代。雄安这个地方将来是全中国的一个样板地,千年之城,久久为功,一开始的起点就是最高的。年轻人有激情、有乡情,学成归来、造福桑梓,一定会干出一番大事业!”
不忘初心,保持耐心,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未来的雄安一定会越来越好!因为每一位雄安建设者都秉持这样的理想信念。”王伟肖说。
记者手记
烟火生活里闪烁着幸福光亮
初春、初夏、初秋,三个季节的伊始,记者到访雄安新区,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维度,“端详”雄安,惊喜地看见一座现代化新城雏形显现。
空中、地上、地下,新区与外界互联互通的路径有形无形立体交织;白洋淀、城市中、家门口,生态优先打造出一片片诗意风景;新社区、新市民、新方式,烟火生活里闪烁着幸福的光亮。
“起笔是世界眼光,落笔为时代标杆”。6年多,2000多个日夜,破土、萌芽、生长,“未来之城”的每一节生长都被世人瞩目和牵挂。
而最牵挂的莫过于擘画这张蓝图的习近平总书记。他6年间多次来到这里考察,考察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考察白洋淀生态修复,考察群众的安居和就业……雄安新区在遵循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同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用“绣花”的功夫,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筑起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把这里建设好是我的心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心愿,也是记者采访所到之处回迁群众和每一位雄安建设者的心愿。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这座“未来之城”的人民底色愈发浓郁。记者憧憬和期待,中国式现代化更多美好场景在不远的将来在雄安新区呈现!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